《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论文撤稿规范及流程
发布人:eagle0620 发布时间:7/16/2018 11:26:08 AM 浏览次数:2062次
为了维护科研工作的诚信度,维护学术环境的纯洁性,本着纠正论文中的谬误,避免给读者传递错误的科研信息的原则,对已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发表,并且经查存在捏造篡改数据、重复发表、剽窃抄袭、代写、代投等行为以及其他违反科研伦理或出版伦理等问题的论文,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将作出撤稿处理。
1 撤稿的定义
撤稿是指期刊对已经正式发表的论文(包括:纸质版、电子版、网络版)取消发表权的一种常规纠错程序和工作行为之一。
2 撤稿的目的
撤稿不是为了惩罚作者,而是为了:①维护学术环境的纯洁性;②维护科研工作的诚信度;③提醒作者不要违背出版伦理;④纠正论文中的谬误;⑤给读者传递正确和权威的科研信息。
3 撤稿的原因
已发表论文存在以下学术不端或违背医学伦理规范的情形时应该撤稿。
- 论文存在“第三方”代写、代投、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的情形。
- 论文存在数据捏造或篡改,导致该论文所报道的发现和结果不可信。
- 论文存在学术剽窃、抄袭问题。按照分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抄袭、图表抄袭,或观点抄袭、段落抄袭、全文抄袭。
- 论文存在重复发表、一稿多投的问题。
- 论文所报道的学术研究违背医学伦理规范。
- 审稿过程中存在作者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或作者伪造专家推荐意见的情况。
- 撤稿的主体
- 论文作者或者作者所属机构可以提出撤稿;
- 如果作者不愿意起草撤稿声明,期刊编辑部可以依据事实,决定是否撤稿。编辑部拥有最终决定权。
- 撤稿的时间
- 撤稿声明应尽快刊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导读者的可能性,降低所撤稿件被引用的可能性;
- 在有明确证据需要撤稿时,不应仅仅因为作者不同意而延迟刊登撤稿声明;
- 如果疑似不端的稿件还在听证或机构调查阶段,编辑部应该等最终结论得出后再决定是否刊登撤稿声明,在此之前可以通过发表关注声明的形式告知读者。待证据确凿之后,编辑部再决定是否用撤稿声明取代关注声明,或发表更正声明。
- 撤稿的形式
- 撤稿声明应刊登在期刊的所有版本上,包括印刷版和电子版。
- 不论是电子版期刊还是印刷版期刊,撤稿声明都应在目次页上列出,方便读者检索和引用。
- 对于以电子版发表的论文,撤稿声明和原发论文应该互相链接,方便读者检索和引用。
- 撤稿后,在期刊网站上应保留该论文,而不是简单删除,须在电子版的摘要和全文部分明确标注“撤稿”水印,且应在相应文献数据库中列出明确的年、卷、期、页码,或DOI,或其它永久性引用方式,以方便读者快速找到该论文。
- 撤稿声明的撰写
- 明确撤稿声明的撰写主体(原论文作者、作者所在机构或者编辑部等),根据撰写主体采用不同的撰写格式。
- 题目:应包括“撤稿:被撤稿件题目(发表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
- 正文:应包括被撤稿件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及年、卷、期、起止页码)和撤稿原因,并将被撤稿件作为参考文献列在撤稿声明最后。
撤稿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