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运动处方对特种兵跳伞训练应激相关情绪的干预效果
陈南生1, 盛莉1, 牛海军1, 王王1, 饶芳1, 井艳芳1, 糜漫天2     
1. 510500 广州,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特种作战实验中心;
2. 400038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EP)对特种兵跳伞训练应激相关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2016年4-7月参加陆军某学院承训的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特种兵跳伞技能培训的集训学员中抽取40名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9)和对照组(n=20)。研究组采用运动处方的干预训练方法,对照组未接受运动处方干预。通过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 scale, POMS)、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ASRS)及敏感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比较两组学员跳伞应激相关情绪的调适效果。结果 通过为期8周的运动处方训练,研究组应激相关情绪POMS心境状态量表测试表明,各因子的健康水平有较大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研究组消极情绪下降了21.48分,积极情绪增长了12.38分,而对照组消极和积极情绪变化不明显。在急性应激水平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SRS测试各项目因子得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NP、Ang-Ⅱ、ET三项敏感指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运动处方干预可有效改善特种兵空降作战跳伞应激情绪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空降作战行动     特种兵     运动处方     急性应激     心境状态     情绪水平    
Intervention efficacy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on parachute training stress-related emotion in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CHEN Nansheng1, SHENG Li1, NIU Haijun1, WANG Wang1, RAO Fang1, JING Yanfang1, MI Mantian2     
1. Laboratory Center of Special Operations, Army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500;
2. Research Center for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Chongqing Medical Center of Nutrition, Faculty of Military Preventive Medicine,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icacy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EP) on stress-related emotions in parachute training for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 (SOF) soldiers. Methods A total of 40 SOF soldiers undergoing parachute training in a military college from April to July 2016 were subj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19) and control group (n=20). The participants from the former group received EP intervention training, while those of the latter group did not. Profile of mood states scale (POMS), 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 (ASRS) and sensitiv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intervention efficacy on parachute related stress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After 8 weeks of EP training, the results of POMS indicated that all factors were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 < 0.0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core of negative emotions was decreased by 21.48, while thos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creased by 12.38. But no such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see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ASRS item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5, P < 0.01). The results of bloo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e indicators, serum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P), angiotensin-Ⅱ (Ang-Ⅱ) and endothelin (ET)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 < 0.01). Conclus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 exerts intervention effect 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rachute-related stress emotions in SOF soldiers.
[Key words] airborne operations     special forces soldiers     exercise prescription     acute stress     mood states     emotional level    

空降作战行动(伞降作战)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的一种典型的特种作战样式[1],以快速的闪电式深入敌后,突袭目标,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地达成作战目的。空降作战行动训练是特种作战专业的基础训练科目,也是特种兵实战化训练的重点科目。由于空降作战行动的空降(跳伞)过程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在特种作战训练中属于高危训练科目[2],训练中常出现空中特情,与受训人员常处于紧张、激烈和高应激性状态有关,因此应激相关情绪干预对预防空中特情十分重要。为此,加强特种兵适应空降作战行动的应激相关情绪干预技术研究,对特种作战部队开展空降作战和训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应激情绪是影响战斗力水平的重要心理因素[3]。空降作战行动训练作为特种兵的高危训练科目,在训练过程中个体很容易出现高应激情绪反应,极易影响跳伞过程的心理状态和训练效果。从高效训练的要求来说,对特战兵开展针对空降作战行动专项化的应激情绪心理调适训练,建立有效的应激情绪调适心理结构很有必要,以避免不良应激状态对跳伞造成的不利影响。

运动处方是一种目的和计划十分明确,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等身体素质状况,在规定运动时间和运动频次前提下,通过特定的运动内容达到预想的运动强度,科学地开展身体运动训练的方法技术[4]。以运动处方形式为干预技术调适个体情绪水平或改善情绪健康状态的相关研究已有报道[5-7]。但在军事领域,针对特种兵空降行动的跳伞应激相关情绪的干预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通过系统设计针对特种兵空降作战行动跳伞应激相关情绪的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EP)干预技术方案,探索特种兵空降作战行动跳伞应激相关情绪的干预效果,为特种兵跳伞应激相关情绪的有效干预提供心理训练的技术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2016年4-7月参加陆军某学院承训的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特种兵跳伞技能培训的集训学员中抽取4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部队选送到院校学习,内容为空降作战跳伞技能(即伞降控制技术),集训时间为5个月,在特种作战部队服役期间均无跳伞经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学员。研究组采用运动处方的干预训练方法,对照组未接受运动处方干预。在实验训练中,研究组有1名学员因训练伤中途退出实验,研究组实际人数为19名。两组身体、心理健康,行为正常,无精神病史,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两组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 1

表 1 两组特种兵跳伞集训学员基本情况(x±s)
组别 n 年龄/岁 5 km越野成绩/min 400 m障碍/min 战术课目成绩/分
研究组 19 21.24±1.14 20.85±2.91 1.65±1.27 78.22±5.94
对照组 20 21.37±1.55 21.27±2.47 1.75±1.71 80.46±6.83

1.2 研究方法

1.2.1 应激相关情绪水平测试

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 scale, POMS)为情绪状态自评量表,由美国学者MCNAIR等于1971年编制,我国学者祝蓓里等于1997年将此量表编译成中文版本,并修订建立了中国成年人普通常模[8]。该量表主要用于测量个体波动变化的情绪状态,这些情绪状态大多属于应激相关情绪,包括紧张、愤怒、疲劳、慌乱、抑郁和精力、自尊感。该量表分为7个测试维度,共4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从0到4分别代表“全无”到“非常多”。测试时要求被试从描述心境的形容词上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等级,然后分别累加计算各分量表的原始分数。总量表分与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47与0.646~0.706;重测信度分别为0.841与0.552~0.731。其中“情绪纷乱”因子得分(total of motional disturb,TMD)是应激情绪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以5个消极情绪指标(紧张、愤怒、疲劳、慌乱、抑郁)减去2个积极情绪指标(精力、自尊感)再加上常数100而得,TMD指数越高,表明应激情绪水平越高,情绪状态越差,反之则情绪状态越好。

1.2.2 急性应激反应量表测试

采用军队专用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ASRS)[9],对空降作战伞降训练应激情绪进行测试。该量表由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专项课题组在大量的部队调研实践基础上编制而成,共有112个问题条目,以测试任务执行部队的急性应激反应症状及相关特征。量表共由5个维度组成:认知改变维度、情绪反应维度、行为变化维度、生理反应维度及病理改变维度。量表按2点计分,若受测者表现条目表述的症状则记1分,无症状则记0分。将本维度的各条目得分总和除以条目数得平均分,即可得到受测者的本维度得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在本维度的应激反应越严重。量表总分以各维度的均分之和再除以量表的维度总数5,即可得到ASRS的总分(总反应指数),指数越高则说明受测者的急性应激反应越严重。从量表的统计验证指标来看,其心理统计学的特性较优,各维度的信度分别为:认知改变信度=0.89,情绪反应维度=0.89,行为变化维度=0.84,生理反应维度=0.88,病理改变维度=0.74,表明各维度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信度。ASRS已建立了不同军事任务下的“参照常模”标准[10],文献显示该量表的参照常模样本量N=121。

量表测试采用团体测量方式实施,测量过程均由本课题组的相关教学人员和工作人员承担。对全部施测人员进行了测试指导的系统培训,统一测试的组织实施规范和要求,统一测试指导语和操作流程,统一测试时间。测试量表有编号但不记名。受测者在测试时主要回答近1周以来的心理状况,依据自己实际情况独立判定。要求严格控制测试时间,测试结束立即回收量表。

1.2.3 采集被试血液样本

由于应激源引起的变化是身心同时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探明空降作战行动跳伞过程学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其对情绪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参考相关研究[11],采集被试血液样本,以血清心纳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为应激反应的敏感生理生化指标。

根据本研究对特种兵跳伞集训学员开展运动处方训练的不同时段,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运动处方练习前后即刻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由课题组的医务监督人员在跟训期间抽取实验对象10 mL静脉血。血液标本现场采集后在冷冻保存条件下急送南方医科大学生理生化实验室进行血浆分离处理,以放免法测定样本血液中的ANP、Ang-Ⅱ和ET,血浆测定操作均由同一实验室采用同批号药盒以及同型号仪器进行测定。

1.2.4 运动处方实验法

本研究设计的运动处方以开放和协作性的身体游戏运动内容为主,是根据运动医学关于运动处方的设计原则和要求,自主设计和创新的团体心理训练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主要运动内容是“15 min身体游戏+35 min身体舞蹈+10 min团体操”(共60 min),这三个项目运动的共同要素是在运动中体现团队协作和创造性(身体游戏为准备部分,身体舞蹈为基本部分,团体操为结束部分),具有典型的身体运动特征(运动强度、时间和运动频率),同时又能极大地激活和调动参训者的愉悦情绪,因此与一般的娱乐活动有本质的区别。按照运动处方的设计要求,在一名主持教员的指导下,对研究组实施运动处方的教学训练。而对照组按原有的作息计划和训练计划进行安排,不作特殊要求。两个组在实验前后进行对比。

1.2.4.1 运动处方训练时间段的选定

由于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身体运动的时间段选择在何时也存在一定的心理效应,运动医学对身体运动的时间段也有一定要求。根据特种兵跳伞训练3个阶段(地面训练阶段、待机训练阶段、实跳训练阶段)的安排,在不影响实验对象正常训练的前提下,本研究将运动处方的干预训练时间段选择在正常操课时间结束后的下午4:30-5:30。由于课题研究计划与学员队的日常计划有所差异,征得学员队领导同意,19名研究组成员每天下午4:30-5:30时间安排由课题组支配。

1.2.4.2 运动处方训练单元时间的确定

研究表明[12],身体运动的密度(即运动时间长短)具有明显的心理效应,即维持适度的运动时间,可以产生明显的心理效应,二者存在内在联系。我国运动训练领域学者的研究结果证实[13],保持60~90 min身体运动时间,对心理状态可起到比较理想的影响效应。而国外训练学者DALE等[14]的研究也证实,以中等强度的身体运动维持20~60 min对个体的身体自尊有较好的改进效应。依据相关研究证据,本研究以60 min的训练时间作为运动处方干预特种兵空降作战行动跳伞应激相关情绪的训练时间长度。

1.2.4.3 运动处方训练的阶段计划

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已表明锻炼心理效应的存在,但究竟多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取得锻炼的心理效应?根据训练经验和相关研究资料[15],本研究将运动处方的实验教学训练周期定为8周。并分为3个阶段进行运动处方的实验教学训练:第1阶段(第1周)掌握熟悉处方阶段,主要了解和学习运动处方的内容、作用和锻炼要求;第2阶段(第2~7周)熟练应用运动处方阶段,要求熟练应用运动处方,按要求开展锻炼;第3阶段(第8周)效果评价阶段,要求锻炼者对运动处方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测试。

1.2.4.4 运动处方训练的频次安排

依照运动处方基本要素相关规范,研究组训练频次为1周5次,时间安排在每周1至周5下午4:30-5:30。干预训练时,主持教员在现场进行训练指导,以训练计划安排为依据保证训练的时间、强度和频次。

1.2.4.5 运动处方训练的强度确定

身体运动强度决定训练效果,因此依照运动处方基本要素相关规范,处方训练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训练强度,才能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和干预效应的呈现。一般而言,处于一定时间的中等训练强度可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本研究在训练时以个体最大心率的75%~80%作为训练强度控制范畴。在处方实施时,监测研究组训练时的即刻心率,在处方训练时每间隔20 min测试心率1次,控制训练强度。

1.2.5 两组对比分析

运动处方训练前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OMS心境状态量表、ASRA和应激反应敏感的生理生化指标(ANP、Ang-Ⅱ、ET)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研究组在运动处方干预训练前后应激相关情绪、急性应激反应和敏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从而总结特种空降集训运动处方干预训练效果的特点和规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两组的各项测试数据进行独立样本双侧分布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运动处方干预实验前后POMS情绪水平比较

实施运动处方干预前后的POMS测试结果显示(表 2),干预前两组POMS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POMS各因子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P < 0.01)。

表 2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两组POMS各因子测试得分比较(x±s)
项目因子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19) 对照组(n=20) 研究组(n=19) 对照组(n=20)
紧张因子 7.92±2.16c 8.33±1.94c 4.51±1.76a 6.54±2.54
愤怒因子 8.35±3.05c 8.16±2.55 3.16±2.65b 8.55±2.56
疲劳因子 7.30±2.30c 7.62±1.97 3.45±2.30a 7.76±2.90
抑郁因子 8.19±2.35d 8.05±2.21 2.74±1.52b 7.57±2.35
慌乱因子 7.26±1.94c 7.45±2.01 4.58±1.54b 7.79±1.91
精力因子 9.38±2.42d 9.04±1.84 15.63±2.56b 8.67±3.00
自尊感因子 6.78±2.45d 7.40±2.41 13.54±2.25b 7.33±2.26
a: P < 0.05, b: P < 0.01, 与对照组比较;c: P < 0.05, d: P < 0.01, 与干预后比较

在实施运动处方干预条件下,研究组消极情绪下降了21.48,积极情绪增长了12.3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对照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变化不明显。表明运动处方干预对跳伞应激紧张情绪的缓解具有明显效应。见表 3

表 3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两组POMS量表得分中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变化对比(x±s)
研究阶段 研究组(n=19) 对照组(n=20)
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
干预前 39.74±2.64 16.32±2.03b 39.77±1.92 14.75±2.45
干预后 18.26±2.12ac 28.70±2.26ac 38.43±2.71 15.91±2.76
比较差值 -21.48 12.38 -1.34 1.16
a: P < 0.01,与干预前比较; b: P < 0.05, c: P < 0.01, 与对照组比较

TMD总分比较显示,运动处方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而干预后两组均数差值为-3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自身干预前后相比均数差值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4

表 4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两组POMS量表中TMD总分变化的对比(x±s)
研究阶段 研究组(n=19) 对照组(n=20)
干预前 133.74±21.44 134.31±20.27
干预后 88.74±11.07ab 127.17±12.46
a: P < 0.01,与干预前比较;b: P < 0.01,与对照组比较

2.2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ASRS应激水平比较

实施运动处方干预前后的ASRS测试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ASRS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ASRS各因子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再将两组与ASRS参照常模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常模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与常模相比,各项目因子得分均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 < 0.05,P < 0.01)。见表 5

表 5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两组ASRS量表各因子测试得分结果及与常模比较(x±s)
项目因子 干预前 干预后 常模(n=121)
研究组(n=19) 对照组(n=20) 研究组(n=19) 对照组(n=20)
认知改变 0.39±0.19ae 0.39±0.34a 0.29±0.22c 0.58±0.42b 0.27±0.22
情绪反应 0.35±0.15be 0.34±0.56b 0.17±0.25c 0.48±0.61b 0.15±0.16
行为变化 0.25±0.30bf 0.25±0.37ae 0.15±0.27d 0.49±0.33b 0.15±0.14
生理反应 0.25±0.35af 0.25±0.33a 0.17±0.25c 0.37±0.26b 0.16±0.14
病理改变 0.14±0.42af 0.14±0.51a 0.08±0.24c 0.25±0.21b 0.03±0.09
总反应指数 0.30±0.74af 0.30±0.79 0.16±0.62c 0.48±0.32b 0.15±0.13
a: P < 0.05,b: P < 0.01,与常模比较;c: P < 0.05,d: P < 0.01,与对照组比较;e: P < 0.05, f: P < 0.01, 与干预后比较

2.3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生理生化应激指标比较

实施运动处方干预前,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而运动处方干预训练后,两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血液浓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P < 0.01)。见表 6

表 6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两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pg·mL-1, 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ANP Ang-Ⅱ ET ANP Ang-Ⅱ ET
研究组 19 131.22±7.93b 47.35±4.54c 43.14±4.72c 114.27±8.33a 35.02±5.67a 33.49±4.28a
对照组 20 133.74±8.32 48.91±5.35 44.16±6.73 145.51±8.23 51.17±6.59 47.64±7.38
a: P < 0.01, 与对照组比较; b: P < 0.05, c: P < 0.01,与干预后比较

3 讨论 3.1 运动处方干预训练对研究组应激相关情绪的影响

从研究结果看,运动处方干预训练对研究组应激相关情绪水平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POMS心境状态量表中各因子均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的应激相关情绪状态变化不明显,表明运动处方干预训练对特种兵跳伞训练学员应激相关情绪的控制产生了明显的干预和调适作用。

运动处方干预训练为研究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愉悦心情、释放负面情绪的平台。特种兵跳伞训练作为高危训练科目,学员在训练时常处于紧张心理应激状态,尤其是在实跳阶段,学员更是处于高度的心理应激水平。而学员对应激相关情绪的自我调节很有限,虽然也有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但少有应激相关情绪调节上的专门化成分。本研究系统设计的运动处方带给研究组一种全新的情绪体验。学员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环境中,伴随音乐投入到有趣的身体活动游戏中,放下思想负担,调适心理压力,符合身体活动改善情绪健康的理论。从观察记录表中可以看出,在运动处方干预训练过程中,研究组情绪高涨,在轻松愉快的身体运动中释放因跳伞训练而累积下来的紧张压抑情绪,同伴之间更多交流互助,团结协助,良好团队关系的建立使大家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运动处方干预训练的内容简单易行、趣味性突出,同时在组织形式和方法上多变,强调个人体会快乐,减少竞争性,增强团结合作,参与者情绪体验深刻,获得效果较好。从运动处方对被试情绪状态的影响来看,学员的消极情绪得分降低,积极情绪得分提高,表明运动处方对改善被试的应激相关情绪状态效果较明显。

同时,本研究结果也说明,运动处方作为一种主动干预策略,能调适和改善研究对象在跳伞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应激相关情绪,与体育运动改善情绪的研究结论一致[16]。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体育锻炼具有情绪调节效应,但对于危险性大、应激水平较高的跳伞训练来说,一般的体育训练较难达到应激相关情绪调适的有效性,其缺少运动处方的系统性、趣味性、宣泄情绪指向等要素,效果远不如运动处方带来的应激相关情绪的调适效果。

3.2 运动处方干预训练对研究组应激相关情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应激状态导致机体的生理生化变化已有不少研究[17],但因研究目的不同评估指标也各不相同。本研究以ANP、Ang-Ⅱ和ET三项敏感指标评估运动处方干预训练后两组应激水平的生理生化变化。从实验结果分析,本研究中被试的ANP、Ang-Ⅱ和ET水平升高,主要是跳伞应激刺激了肾上腺分泌与释放Ang-Ⅱ,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的变化,促使ANP分泌,ANP的分泌增加,对血压增高进行调节及缓冲,并促使血管扩张,增强心肌运动,加强血液O2的供应,是机体的一种自我适应性保护机制[18]。因此,在应激状态下,ANP、Ang-Ⅱ都会随应激强度提升及应激时间延长而明显提高,而ET作为促进和抑制ANP和Ang-Ⅱ双方消长的调节机制,其分泌量也会随着两个指标的变化而增加。故在特种兵跳伞训练的应激状态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NP、Ang-Ⅱ和ET生理生化指标都处于较高水平。

对研究组开展运动处方干预实验训练后,该组ANP、Ang-Ⅱ和ET三项敏感指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与对照组呈现出统计学差异。表明运动处方干预使研究组的应激相关情绪得到了很大的舒缓,改善了该组ANP、Ang-Ⅱ和ET的分泌和释放水平,降低了该组生理生化的反应量,使学员面对跳伞应激源时,能够有效控制应激反应的强度,保持适度的身体放松和应激水平,从而提高了训练的自我控制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运动处方对特种兵空降作战行动跳伞的应激相关情绪反应具有较好的调适效果,建议可以在特种作战跳伞训练期间穿插开展运动处方的适当干预,使跳伞训练的学员掌握有效的应激反应调适方法技术,提高特种作战空降训练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曾艳, 沈云平, 王春峰, 等. 大力推进空降兵实战化战术训练创新实践[J]. 空军空降兵学院学报, 2016, 1(33): 33–35.
ZENG Y, SHEN Y P, WANG C F, et al.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practical combat tactical training of airborne troops[J]. J Air Force Airborne Corps College, 2016, 1(33): 33–35.
[2] 周军, 李鸿, 魏良云, 等. 空降兵的心理应激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11): 805–807.
ZHOU J, LI H, WEI L Y, et al.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mong airborne soldiers[J]. J Nurs Admin, 2010, 10(11): 805–807. 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0.11.020
[3] 李宁, 张理义, 崔雪莲, 等. 社会支持与军人心身健康及相关因素的回归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5): 589–591.
LI N, ZHANG L Y, CUI X L, et al. A research on the regression relations of military personnel's social support and their psychosomatic health[J]. Chin J Health Psychol, 2008, 16(5): 589–591. DOI:10.3969/j.issn.1005-1252.2008.05.043
[4] 郑宝田, 刘尚达. 健身医疗运动处方[M]. 2版.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3.
ZHENG B T, LIU S D. Fitness medical exercise prescription[M]. 2nd ed. Wuhan: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cation, 2005: 2-3.
[5] 张蓝予, 陈涛, 耿钰东, 等. 抑郁症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 辽宁体育科技, 2016, 38(5): 57–60.
ZHANG L Y, CHEN T, GENG Y D, et al. A research progress on depress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J]. Liaoning Sport Sci Tech, 2016, 38(5): 57–60. DOI:10.3969/j.issn.1007-6204.2016.05.016
[6] 王艳荣.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 苏州大学, 2007.
WANG Y 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different sports prescrip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D]. Suzhou: Soochow University, 2007.
[7] 张宏春. 军体拳运动处方教学训练对改善国防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影响[J]. 体育学刊, 2010, 17(5): 64–68.
ZHANG H C. Effects of military Boxing sports prescription teaching training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elf-acceptance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J]. J Physical Edu, 2010, 17(5): 64–68. DOI:10.3969/j.issn.1006-7116.2010.05.014
[8] 袁航, 李京诚, 陈晓利, 等. 体育运动心理学中心境量表及其应用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6(4): 119–120, 122.
YUAN H, LI J C, CHEN X L, et al. Research on profile of mood states in sport psychology[J]. J Capital College Physical Edu, 2004, 16(4): 119–120, 122. DOI:10.3969/j.issn.1009-783X.2004.04.045
[9] 胡勇.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的标准制定及其应用[D].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 2014.
HU Y.Standardization of 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 and its application[D].Xi'an: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2014.
[10] 张岭, 厉彦超, 张连城. 军事应激反应的测评及干预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 2016, 59(5): 439–441.
ZHANG L, LI Y C, ZHANG L C. Progress in the 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military stress response[J].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 2016, 59(5): 439–441.
[11] 张莉, 郝文平, 齐丽莎, 等. 跳伞应激对空降兵情绪及ANP、Ang Ⅱ、ET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1, 9(3): 222–223, 225.
ZHANG L, HAO W P, QI L S, et al.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military parachute jumping on plasma ANP, AngⅡ and ET[J]. Chin J Clin Psychol, 2001, 9(3): 222–223, 225. DOI:10.3969/j.issn.1005-3611.2001.03.025
[12] 朱风书, 颜军, 许克云, 等.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2(6): 76–80.
ZHU F S, YAN J, XU K Y, et al. Effects of aerobics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J]. J Capital Institute Physical Edu, 2010, 22(6): 76–80. DOI:10.3969/j.issn.1009-783X.2010.06.016
[13] 张立敏, 张力为, 张婷婷. 身体自我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 34(12): 1180–1185.
ZHANG L M, ZHANG L W, ZHANG T 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 and mental health[J]. Chin J Sports Med, 2015, 34(12): 1180–1185. DOI:10.16038/j.1000-6710.2015.12.009
[14] DALE L P, VANDERLOO L, MOORE S,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elf-esteem in children and youth: An umbrella systematic review[J].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9, 16: 66–79. DOI:10.1016/j.mhpa.2018.12.001
[15] 潘燕军, 邱亚君, 吴冷西, 等. 关于有氧运动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07, 29(3): 126–128.
PAN Y J, QIU Y J, WU L X, et al. The effect of aerobics exercises to the state of mood and mental health[J]. Zhejiang Sport Sci, 2007, 29(3): 126–128. DOI:10.3969/j.issn.1004-3624.2007.03.038
[16] 王艳梅, 汪海龙, 刘颖红. 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 199–122.
WANG Y M, WANG H L, LIU Y H.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positive emotions[J]. J Capital Normal Univ, 2016(1): 199–122.
[17] MAUNDER R, HUNTER J, VINCENT L, et al. The immediate psychological and occupational impact of the 2003 SARS outbreak in a teaching hospital[J]. CMAJ, 2003, 168(10): 1245–1251.
[18] DE JONG J T, KOMPROE I H, VAN OMMEREN M.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in postconflict settings[J]. Lancet, 2003, 361(9375): 2128–2130. DOI:10.1016/s0140-6736(03)13692-6
http://dx.doi.org/10.16016/j.1000-5404.20190115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
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

文章信息

陈南生, 盛莉, 牛海军, 王王, 饶芳, 井艳芳, 糜漫天.
CHEN Nansheng, SHENG Li, NIU Haijun, WANG Wang, RAO Fang, JING Yanfang, MI Mantian.
运动处方对特种兵跳伞训练应激相关情绪的干预效果
Intervention efficacy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on parachute training stress-related emotion in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 41(11): 1031-1037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2019, 41(11): 1031-1037
http://dx.doi.org/10.16016/j.1000-5404.201901156

文章历史

收稿: 2019-01-20
修回: 2019-04-03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